堅持理想 醫生花10年時間蓋出自己也想住的護理之家
- 約翰樂活小助理
- Jun 18, 2018
- 2 min read
Updated: Sep 25, 2018
為打破不少台灣老人等吃、等睡、等死的「三等公民」處境,開業醫師李長鴻在友人支持下,花了10年時間在中埔鄉打造一間自己也想住的護理之家,除空間、設備規畫貼近人性外,還特別採用了國際標準,坡度15度的逃生斜坡道,這項護理之家罕見設計,連消防單位都驚嘆,已向院方預約,將在安養院舉辦消防演練。
本身有虔誠信仰的李長鴻在嘉義市行醫多年,看盡生老病死,發現台灣人口高齡化嚴重,但許多長者的老年生活並不愉快,失能老人甚至只剩下「等待」,和同是醫生的太太梁璇決定蓋一間能讓人樂活人生下半場的家,並獲得多位友人資金支持,從購地到開張營運,約翰樂活護理之家走了10年。
李長鴻說,為蓋出理想中的安養院,他走訪世界各國取經,才規畫出夢想藍圖,不僅把自己的醫療專業導入經營,也派員工前往日本大型安養院觀摩學習,師學他國經驗,做出差別化服務,包括購入醫學中心或醫院等級的律動復健器材,或是餐點盡量保持食物原貌、照顧服務員陪同共餐,讓長者有與家人共食的溫馨氛圍。
有別一般安養機構盡可能以床位填滿空間, 對住居安全特別講究的李長鴻比照國際標準設置逃生斜坡道,一旦遇到火災,病床和輪椅可直接順著緩坡從3樓一路下滑到地面,力求最少人力在最短時間內疏散多人的逃生目標。
另國外研究指出,噪音是誘發失智症原因之一,護家採光明亮,臥床的住民也可一覽戶外田野風光,前後都有花園,前方中庭花園種植了羅漢松、落羽松、櫻花及多種台灣本土蜜源植物等;後方療癒花園有小河、藝術裝置等,以及彩繪牆壁讓長輩DIY塗鴉,為防止住民走失,還設計了單一進出動線,是休閒散步的好去處。
李長鴻說,雖然護理之家是私人機構,為配合政府推行長照政策,日後院內設施也會適時開放給社區居民使用,營造與社區共生的家園情境,「這就是我老了想住的地方」。
(中時 )
新聞出處:中時電子報 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80613001948-260405
Comments